成都迁户口必须要劳动合同吗?
一、成都迁户口必须要劳动合同吗?
成都入户不一定要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当地就业是可以入户的其中一种方式,除此外还有其他方法,比如买房落户等。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双方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二、办理成都户口的流程是怎样的?
目前外地人在成都办理入户手续是不收费的,其具体流程如下:
1、到迁入地的公安机关户政窗口申请准迁证明。
2、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凭《准予迁入证明》到原户籍地公安机关办理户口迁出,领取《户口迁移证》。
3、申请人持身份证、《准予迁入证明》第三联、《户口迁移证》第二联、身份证、入户地址户口簿到申请入户的公安机关户政窗口办理入户手续。
三、成都市的落户方式有哪些?
1、学历入户
入户中心城区,需达到大专学历或中级技师直称,并在45岁以下,且落实工作单位。入户郊区市县,须达到中专学历或初级技术职称,并在45岁以下且落实工作单位;
2、购房入户
购买70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和二手房便可入户,但人均住房面积不得低于上一年人均住房面积标准。
3、针对学历偏低、收入偏低的人群,有居住期满入户政策
办理居住证满两年,购买社保满两年,同时拥有人居住房面积不低于16平方米的住房,便可入户。
4、投资入户政策
中心城区投资达到50万元、县城投资达到30万元及建制镇投资达到15万元的投资人员,经营时间为1年,且拥有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16平方米的住房,便可入户。
5、纳税入户政策
两年纳税达到3万元或一年纳税达到2万元的人口,在拥有人居住房面积不低于16平米的住房后可入户。
6、投靠入户
投靠入户政策包括3类方式,即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投靠父母,夫妻关系投靠,已办理退休或男性满60岁女性满55岁的父母投靠成年子女。
通过我们的描述,您应该对成都迁户口必须要劳动合同吗这个问题有了初步了解。按照规定,只有通过就业入户的,才需要提供劳动合同。而像购房入户、学历入户、投靠入户等其它方式是不要求劳动合同的。就目前情况来说,大部分外地人选择的是购房入户。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公司法增资扩股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公司法增资扩股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资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公司要进行一些经营活动的话,肯定是需要原始资本的,但是有些公司......
·变更公司法人流程手续是什么?
变更公司法人流程手续是什么我国内地的法人制度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刚开始建立,所以当下对于市场优化配置的需求也是日益剧增的,期间企业发展过程中......
·借车给无驾照者如何处罚
具体如下:《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
·轿车超载违反了哪条法规
轿车超载违反了哪条法规?轿车超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条机动车载人......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赔偿不合理该怎么办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赔偿不合理该怎么办一、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赔偿不合理该怎么办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如果赔偿金与合同约定以及劳动法规定......
·买房子没有土地使用证可以买吗?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买房子是家里的一件大事,需要全家人小心又谨慎的考虑有关房子的各种因素,同时也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房屋产权的问题,房屋......
·债权债务关系转让司法解释是什么?
债权债务关系转让司法解释是什么债权债务关系转让司法解释债发生的原因在民法债编中主要可分为契约、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债的消灭原因则......
·丧失继承权第一条规定是什么?
丧失继承权第一条规定是什么?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继承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丧失继承权:1、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2、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
·夫妻一方贷款消费个人债务算夫妻共同财产吗?
夫妻一方贷款消费个人债务算夫妻共同财产吗?对于正确解决离婚案件当事人与案外债权人之间的矛盾,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问题,其关键是如何认定人民法......
·当事人对刑事司法鉴定有异议怎么办?
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如果对检察院提交的证据有疑虑,可以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对于某些案件来说,司法鉴定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在一定......
·村里要拆迁了,房屋周边新栽种了几棵数算抢种吗?
一、村里要拆迁了,房屋周边新栽种了几棵数算抢种吗? 在房屋周边新栽种了几棵树不属于抢种,抢种是指公告发布后,被征地村民如果改变青苗种类或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