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与集资诈骗谁重呢?
一、诈骗与集资诈骗谁重?
1、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集资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集资诈骗的特点有哪些?
1、诈骗手段具有特殊性。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曾规定,集资诈骗罪的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的手段”。“虚构集资用途”一般表现为行为人虚构客观上并不存在的企业或者企业发展计划,而且是对投资者具有诱惑力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所谓项目。“以虚假的证明文件”一般表现为行为人往往以所谓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资信证明等欺骗投资者,“以高回报率为诱饵”,往往表现为行为人许诺的利益往往远远高于国家限定的利息标准。2、行为方式具有特殊性。集资诈骗罪在行为方式上必须以“非法集资”的形式出现。根据《解释》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的行为”,一般表现为以吸引公众投资入股或者高息吸收公众存款等方式向社会筹集款项,具有明显的融资性。3、被骗对象的公众性和广泛性。集资诈骗行为人为非法占有尽可能多的资金,一般事前不会设定具体的、不变的欺骗对象,而是采用大张旗鼓、较大规模、甚至是通过新闻媒体大造舆论的方式,将其虚构的事实向社会广为传播,以便让更多的公众或者单位受骗。因此,集资行为面对社会公众是集资诈骗罪的重要特征。如果行为人仅指向具体的特定个人或者单位的,一般不构成本罪。以集资为名诈骗特定范围的人员,例如熟人的,一般也不宜以集资诈骗罪论处,构成犯罪的,可以合同诈骗罪或者诈骗罪定罪。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诈骗与集资诈骗谁重。从量刑标准上面看,集资诈骗罪和诈骗罪的最高刑期都是无期徒刑,但是从量刑起点看,集资诈骗的处罚更重一些。由于集资诈骗犯罪活动危害很大,涉及面广,公安机关对此打击力度也一直很大。老百姓有此类犯罪线索后,应该及时报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精神病犯人关押可以单独执行吗?
精神病犯人关押可以单独执行吗?先关押,然后做鉴定,鉴定结果为精神病的,释放。执行机关要在指定的专业精神病院对病犯进行精神病会诊鉴定,达到保外就......
·劳动仲裁受理范围有哪些?
劳动仲裁受理范围有哪些?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不清楚劳动仲裁的受理范围,一些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经常会跑冤枉路。那么,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
·继承何时开始
继承何时开始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
·企业怎样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企业怎样办理土地使用手续一、企业怎样办理土地使用手续?(一)用地单位向管委会提出用地申请,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提供以下材料:1、上级......
·汽车买保险需要什么证件
汽车买保险需要什么证件(一)新车买车险需要什么材料?新车购买车险的时候,首先要带一些基本证件,如果是私家车,则需要带好身份证,如果是单位车辆,则......
·盗窃司法鉴定流程的规定是怎样的?
司法鉴定它是一项司法方面的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司法鉴定对于案件审理以及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都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但是司法鉴定,他需要个人进行申......
·被继承人死后遗产怎么分配
被继承人死后遗产怎么分配1、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各继承人均等分配遗产。《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1130条的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
·《民法典》和旧婚姻法的区别主要在于什么?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颁布,《婚姻法》将废止。其实任何一部新法在出台以后,都是需要有一段的适应期的,就比如我国的《民法典》也......
·最高检刑事抗诉规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最高检刑事抗诉规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最高检刑事抗诉规定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再审,已经成为前置程序。如果当事人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