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公摊面积比例是多少
一、商品房公摊面积比例是多少
1、普通多层住宅楼,在没有地下设备用房、没有底层商铺、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公摊系数约在10%-15%之间;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公摊系数约在15%-20%之间;高层住宅相对更高一些,约在20%-25%左右。
2、房屋的公摊面积=房屋的总建筑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3、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公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1)住宅楼的商品房的分摊系数是0.1左右。
2)高层住宅楼的商品房的分摊系数是0.2左右。
3)一般不超过0.3。
二、在一个小区里,哪些属于公共建筑面积,这些面积哪些可以用于公摊,哪些不用摊?
根据2000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规定,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为:
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
2、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
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也不可用于分摊的有:
1、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
2、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
3、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用房。
三、每户要怎么分摊公用建筑面积呢?
每户分摊的公用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每户套内建筑面积。
商品房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以栋为单位。也就是说,本栋楼房的住户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为单栋楼内的公用建筑面积,与本栋楼房不相连的公用建筑面积不分摊。假如有为局部范围服务的公用建筑面积,则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摊。
对于商品房的公摊面积比例,在不同类型的住宅中,其中要求的比例不一样。至于小区内的哪些属于公摊面积,而哪些却不能纳入公摊面积,这些其实都是购房者或者小区业主应当了解清楚的地方,因为有些小区的物业管理,往往就是利用大部分业主都不懂这一点,在小区内售卖广告位,但是收益却进了自己腰包,这样的行为就是对业主合法权益的损害。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对于当事人来说行政拘留有什么后果
对于当事人来说行政拘留有什么后果其实我国绝大多数的公民,对于国家制定的任何法律制度从心底还是有一种敬畏感的。就比如有人在被行政拘留以后,也非......
·南京闯红灯扣几分
南京闯红灯扣几分一、南京闯红灯扣几分。新交规中规定,“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一次记6分。”但并非所有情况驾驶员都会被扣掉6分......
·盗窃罪不批捕的法律意见书需要注意什么
一,盗窃罪不批捕的法律意见书需要注意什么撰文前首先要做好调查工作,即针对提出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寻找有关法律依据,参阅有关文件、规......
·驾驶员酒驾会被拘役吗?
驾驶员酒驾会被拘役吗?1、酒驾的处罚驾驶员酒驾被发现后不一定会被拘役,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
·在我们国家非法同居财产怎么分割?
在我们国家,如果双方当事人结婚了,领取结婚证,那么一起生活的话,是属于正常的婚姻生活,但是如果没有领取结婚证,在一起生活是称为同居关系,当然......
·公司法人代表去世怎么办理那?
现在的公司越来越多了,我们应该知道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什么意思,那如果公司法人代表去世怎么办理那,公司该怎么办,需要什么程序才能解决那,我就来给......
·刑法规定的重婚罪的条件
一、刑法规定的重婚罪的条件1、客体要件重婚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一夫一妻制是婚姻法规定的原则,重婚行为破坏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
·一、签了劳动合同没交社保随时辞职可以吗?
一、签了劳动合同没交社保随时辞职可以吗?是可以的;没有缴纳社保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所有的经济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
·高空坠物物业有无责任?
对于高空坠物,现在的情况和案例是非常的多见了。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身边有非常多的高层建筑,高空坠物有的时候并不是有意而为之的。那么高空坠物我们......
·新民法总则112条身份权的规定是什么?
新民法总则112条身份权的规定是什么?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颁布,《民法总则》将废止。《民法典》是日常处理人们民事纠纷最经常用......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上签字了可以反悔吗?
对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的话,可以反悔。但是需要有充足的理由,并且能否被交警部门采纳或被法院采信,要视实际情况而定。有证据证明该认定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