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定代表人死亡的中止裁定书应如何下达?
一、法定代表人死亡,是否应该中止诉讼?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根据《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和第三十八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的规定,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的人格互相独立,因此,在公司未注销前,法定代表死亡并不影响公司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法院无需中止案件诉讼。但实践中,法院一般会基于实际情况,给予公司适当的时间,让其根据公司章程或法律规定,重新选举法定代表人参与诉讼,如果公司不选举的,也无其他诉讼代表人的情况下,在法律文书中,一般仍应列法定代表人栏,但应在其后标注“已死亡”即可。如果法院因法定代表死亡而裁定中止诉讼,应引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第一款第(六)项“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而不应是其他条款。
二、法定代表人死亡,公司诉讼代表人应如何确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五十条规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以依法登记的为准,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不需要办理登记的法人,以其正职负责人为法定代表人;没有正职负责人的,以其主持工作的副职负责人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已经变更,但未完成登记,变更后的法定代表人要求代表法人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综上所述,关于公司法定代表人死亡的中止裁定书应如何下达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公司法人为诉讼中的当事人,法定代表人只是行使代表权力,对于法定代表人死亡的情况,并不影响公司法人执行裁决,因此,并不需要下达中止裁定书,一般法院会休庭待重新确定公司法定代表人后再进行诉讼和审判。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知道非法集资有哪些手段吗?
非法集资就是个人或社会团体,在没有法律认可的情况下,非法向公众进行筹集资金的行为。我国法律明文规定这种行为构成犯罪。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
·一、朋友欠钱拖着不还该怎么办?
一、朋友欠钱拖着不还该怎么办?朋友欠钱不还的,先积极沟通,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起诉要求还款处理。注意要处理好以下情况:1.委婉的要债方法当然也有一......
·开设赌场罪法院让先交罚金有什么依据?
刑法中规定了多种犯罪类型,不同的犯罪类型有不同的量刑标准,因此再进行刑事处罚时要根据所触及的犯罪类型进行相应的刑事处罚,刑法的规定为法院定罪......
·告他人重婚罪主要什么证据?
一、告他人重婚罪主要什么证据一种是领取结婚证的法律婚姻,一种是以夫妻名义同居在一起的未领取结婚证的婚姻。因此,对于重婚需要什么证据,具体得分......
·一、怎样写遗嘱才有法律效应?
一、怎样写遗嘱才有法律效应?只要是民事主体依照自己的意愿写的遗嘱就会具有法律效应,遗嘱要产生法律效力必须同时具备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就我国......
·北京平谷有两限房吗?
北京平谷有两限房吗?北京平谷区两限房申请条件是在北京申请两限房,单身须年满30周岁才能申请,已婚家庭无年龄限制,不管你父母户口是否在北京,都不可......
·如何诉讼解决欠款纠纷 要什么证据
如何诉讼解决欠款纠纷要什么证据债权人在向债务人索要欠款而债务人拒不偿还欠款时,则容易发生欠款纠纷。发生欠款纠纷后,债权人可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
·汽车被追尾后能否申请误工费
对于误工费的发生,也就意味着会有人员的受伤以及伤亡,那么如果是因为交通意外伤害,比如汽车追尾,在这种情况下,能否申请误工费呢,根据相关的说法......
·汽车买保险需要什么证件
汽车买保险需要什么证件(一)新车买车险需要什么材料?新车购买车险的时候,首先要带一些基本证件,如果是私家车,则需要带好身份证,如果是单位车辆,则......
·房屋质量鉴定不合格怎么办?
?房屋质量鉴定不合格怎么办?下面本站我们就为您详细介绍。一、房屋质量鉴定不合格怎么办?1、修复购房者所购置的房屋如果地基基础工程及主体结构工程......
·厂里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通知续签如何赔偿
厂里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通知续签如何赔偿1、用人单位提出不续签的,应该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