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大家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毕业后我们都是往上海北京等
一、买房缴纳社保由2年提高到5年,且单身人员不得购房
1、要求从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提高非上海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年限,从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3年内在上海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调整为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2、企业购买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需满3年及以上,若其交易对象为个人,按照本市限购政策执行。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限购审核将前置至交易备案环节。
二、二套房首付比例为普通住房50%,非普通住房70%
1、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2、购房人在申请贷款时还应承诺首付款为自有资金,违反承诺则作为失信行为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三、购房严禁使用首付贷、过桥贷款
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中介机构从事首付贷、过桥贷及自我融资、自我担保、设立资金池等场外配资金融业务。对各类非正规金融机构为房产交易提供各种形式金融业务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四、鼓励企业自建人才公寓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自建人才公寓(单位租赁房),向职工出租
2018年上海二套房认定标准
1、贷款买过一套房商业贷款已结清再贷款买房——算首套若贷款未结清——算二套2、个人名下有两套房的商业贷款记录一套已还清另一套未还清此时再贷款认定为二套房以上夫妻两人一方婚前买房使用商业贷款另一方婚前购房用的是公积金贷款婚后两人想要以夫妻名义共同贷款若贷款已还清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信用状况等具体因素灵活把握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若贷款未还清——算二套房以上3、准备结婚两人还没有领取结婚证一方名下有房产和房贷未还清另一方没有任何房产和房贷记录现在两人一起购买新房登记两个人名字没有贷款记录的人申请贷款二人因共为产权人从银行按揭贷款买房算二套。从以上我们的总结可以看出,上海二套房限购政策出来后,上海本地人购买二套房也需要满足相关条件,外来人口想在上海购买二套房那是非常难的,二套房限购政策有坏处也是有好处的,好处就是限制了那些炒房的人,多出来的房子进一步解决了外来人口民住的问题。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受工伤后社保局不认定该怎么办?
受工伤后社保局不认定该怎么办?一、受工伤后社保局不认定该怎么办?受工伤后社保局不认定,需要弄清楚为什么社会保障局不受理工商的认定,弄清楚原......
·离婚买断抚养权可以吗?
离婚买断抚养权可以吗?夫妻离婚,一般也会导致夫妻其中一方失去抚养权。失去抚养权的一方将失去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权利。不过,失去抚养权的一方仍然会享......
·闯黄灯也会被处罚?
闯黄灯也会被处罚?闯黄灯是指当交通信号灯的黄灯亮起时,未过停车线的行驶车辆强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38条第一款......
·执行抚养费按月支付数额的确定标准是什么?
执行抚养费按月支付数额的确定标准是什么1、子女的实际需要。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子女的抚养费标准具体数额如何确......
·高空坠物无过错责任的原则是什么?
高空坠物无过错责任的原则是什么一、高空坠物无过错责任的原则是什么高空坠物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加害人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没......
·科技产品购销合同范本是怎样的?
科技产品购销合同范本是怎样的?科技产品购销合同购货单位:(以下简称甲方)供货单位:(以下简称乙方)签约时间地址:为了增加甲乙双方的责任......
·在女方怀孕期间如何离婚首先
在女方怀孕期间如何离婚首先,法律明确规定了,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其次,女方怀孕期间男方想要离婚......
·婚姻登记无效情况都有哪些
按照我国《民法典》中的有关规定可以知道,能够认定夫妻婚姻无效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种,1、任何一方存在重婚情况的。2、男女双方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首付买房合同注意事项有哪些?
很多年轻人在买房时由于资金缺乏都会选择首付贷款的方式,在房屋买卖达成协议之后就会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在合同中对首付款以及房屋信息,房屋的价款等......
·工程公司把工程分包合法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而且是经建设单位认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仍然是由总承包单位自......
·怀孕期间公司可以辞退员工吗?
怀孕期间公司可以辞退员工吗公司不能辞退怀孕的员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